星期二, 12月 11, 2007

【心情】咖啡哲學

一杯咖啡、一段人生、一場夢

很多人都知道咖啡有很多喝法,拿鐵、卡布奇諾等等。
或許有些人知道咖啡還有很多品種、產地的差異。
這些來自不同地方,背景不同的咖啡,飄洋過海,或者就近發展。
到了某家咖啡店、三合一咖啡,過著不同的“咖啡生“

這和人有什麼差異呢?

當我們在品嚐一杯咖啡時,首先我們會.....等等,讓我們往前到帶一點。
在咖啡在果樹上時,紅洋洋的果實象徵著青春,寶石般的外在,在成長過程中,
一層層的剝落。
剩下生豆,赤裸裸的等待著烘焙的烈煉。
總是有人會去評估,這樣的咖啡豆適合怎麼樣的烘焙法。
咖啡豆沒有意見,也不能有意見,在離開果樹時,就已經註定要綻放最冶咧的香氣。
經過火焰的紋身,呈現出大家認為咖啡的模樣。
一切準備就緒,經過石磨的粉碎,將蘊藏已久的內涵,散發。
外顯而綿延的香氣,隨著韻律的手搖,濃烈。
選擇一個適合的模式,濾泡、虹吸、摩卡壺,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或者只是最好的自己。

這就是成長吧?!

品嚐咖啡,像愛情一般。
人們總是會被咖啡香給吸引,尋著香氣,找到了那一杯咖啡。
來自地獄的液體,濃黑卻充滿誘惑。
趁熱時,輕餟一口,也許有點苦,卻不見酸味。
有些人選擇糖或奶精,為咖啡加味,將咖啡變成自己喜愛的樣子。
也許有些膩,卻也甜蜜蜜。
有些人加了奶泡,拉了朵花,掩蓋了來自地獄般的漆黑,一切純潔而美好。
有些人,像我一般,選擇純黑的單純,忠實的呈現,不加矯飾。
但一旦溫度冷卻些,香氣淡了,酸味提升了。
經由溫度掩蓋下不好的味道,隨著溫度漸淡,一一呈現。
有些人享受那樣的酸甜,知道這是喝咖啡必經的味道。
有些人則是任他繼續放涼,直到冷卻了。
除了漆黑,咖啡已不剩下什麼。

如果我是咖啡,我會選擇赤裸裸呈現自己的黑咖啡。
可惜我不是咖啡,無法單純的黑。
如果我是咖啡,我有辦法抗拒來自糖與奶精的甜蜜嗎?
有辦法忠實呈現自己的漆黑,而不是穿上奶泡純潔的外衣嗎?
我終就是我。

如果妳是咖啡,妳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的咖啡overnight了...
那這樣怎麼說..?!